人工智能与水利水电应用技术交流大会在杭州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25-04-26

2025年4月24日至26日,由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水利部水利大数据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人工智能与水利水电应用技术交流大会在杭州顺利举行。大会汇聚了众多人工智能与水利水电行业的专家学者,吸引了分布在14个省及直辖市的100家单位,超200人参会,包含相关政府部门、大型企业、科研院所等。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水利水电建设和运行管理中的应用与影响。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张雷副主任等领导出席大会,河海大学校长助理宋翔洲教授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参会代表。

首日上午主旨报告由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院长杨涛教授主持。会上,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张宗亮院士以视频方式做了《水利水电工程数智设计技术创新与发展》的主题报告,报告从发展水利水电工程数智设计技术的必要性出发,详细阐述了HydroBIM的自主研发过程及其构建体系,细致讲述了使用HydroBIM开展大坝工程、抽水蓄能电站的不同场景数智设计,开启了大坝、电站等工程智能设计、建设、运维的新模式,并在糯扎渡等工程中得到实际应用。张院士还就构建水电行业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大坝生成式设计技术、突破BIM国产化和大规模精细化数值计算与模拟集成平台等关键瓶颈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建议。水利部信息中心原主任蔡阳正高工做了《人工智能赋能数字孪生水利》的报告,他从顶层设计、技术攻关、先行先试、专项行动等多方面介绍了数字孪生水利建设进展,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赋能数字孪生水利建设,要以“算据”为基础、“算法”为关键、“四预”应用为重点,围绕推动“场景数字化、模拟智能化、决策精准化”的总体思路。河海大学原校长徐辉和张健教授联合做了《水网智能调度》的报告,报告从发展水网智能调度的背景出发,详细介绍了输水系统的全工况在线仿真、水量智能调控、在线监测、应急预案等模块的功能设计。水利部水利大数据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河海大学原副校长朱跃龙教授做了《大模型技术与deepseek水利应用》的报告,介绍了大模型发展历程及意义,详细讲述了大模型的核心技术和当前水利大模型应用研究状况。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城市数智研究中心郭双清主任做了《数字引擎技术开发与工程应用》的报告,详细介绍了水利数字孪生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作用和自主研发的Citycore智能核心引擎的功能和工程应用。河海大学水工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主任顾冲时教授做了《人工智能赋能大坝安全服役》的报告,报告从发展大坝人工智能诊断技术的必要性出发,详细阐述了大坝整体健康诊断理论和技术以及高坝安全预警技术,提出构建我国大坝服役风险控制的完整理论和技术体系。国家气象局(中心中央气象台)张恒德副台长做了《天气预报大模型及智能数字预报技术进展》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天气预报大模型和智能数字预报技术的最新进展。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数字化工作委员会严冬博士做了《水电大模型研发应用与实践》的报告,他介绍了水电大模型研发愿景与总体规划,细致讲述了力求通过推动水电行业数据标准化工作构建行业级开放共享大模型技术平台的思路。

下午的交流大会分成水利专场和水电专场,水利专场由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红教授主持,水电专场由南京河海科技有限公司的鞠茂森总经理主持。在水利专场,太湖流域管理局苏州管理局尤林贤局长做了《AI赋能太湖流域直管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报告,分享了人工智能推动太湖流域直管工程高质量发展的经验;河海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胡鹤轩教授做了《面向智慧水利的deepseek前沿技术与工程实践前瞻》,详细讲述了deepseek的技术原理和本地二次开发路线以及构建智慧水利大模型的框架;河海大学水工结构研究所田正宏副所长做了《土木水利工程数智建设装备工艺研发应用》的报告,详述了数智建设装备工艺的技术原理及可行性验证和市场分析等内容;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叶盛副教授做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水文预测中的应用》的报告,从研究背景出发,分享了人工智能在土壤湿度和山洪预测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盐城市水利局节水办陈红卫主任做了《人工智能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场景》的报告,详述了智慧水利的涵义和核心架构以及在水利工程、灾害预警、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阿里云科技科研行业首席架构师周明高级工程师做了《AI大模型发展趋势&阿里云AI探索实践》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大模型的发展历程以及阿里云自研大模型的工程实践与探索;安徽欣思创科技有限公司的沈雪君总经理做了《水域智慧化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的报告,十分详细的从产品理念、工作原理、工作流程、应用场景等方面介绍了水域智慧化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并介绍了使用不同场景的无人船产品;杭州希玛诺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杨程芳副总经理做了《河湖流域水环境智慧监管-多源光谱水质在线监测技术新应用》的报告,详细的介绍了多源光谱水质在线监测技术的原理、应用场景和工程实践。

在水电专场,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副院长许昌教授做了《风电场设计运行数智化关键技术与平台开发》的报告,详细介绍了风电场设计运行数智化关键技术的研发背景和进展;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安全监测研究室江超副主任做了《水库大坝安全诊断与智慧管理关键技术与应用》的报告,从研究背景出发分享了人工智能在水库大坝安全诊断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推广;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副院长赵建世教授做了《水电大模型研发与行业应用》的报告,详述了水电大模型研发的技术路线、研发任务以及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刘小艳教授做了《基于智能材料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实时监测方法》的报告,详细介绍了智能水泥基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指标及工程应用;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远近高级工程师做了《混凝土坝智能在线监控技术研究及乌东德电站示范应用》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大坝智能在线监控关键技术的研究以及在乌东德大坝示范应用情况;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王洁瑜产品经理做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城市防洪“四预”研究与应用》的报告,详述了自主研发的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数字孪生智慧管控平台在水库防洪“四预”方面的实际应用情况;钛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顾纪铭高级工程师做了《水利数字孪生智慧应用创新赋能》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可适配国产操作系统、构建数字孪生泵站的iDCS系统及其应用场景;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靳亚东正高级工程师做了《新形势下抽水蓄能发展趋势》的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抽水蓄能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同时指出了抽水蓄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数字化趋势;宁波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智慧水利研究院顾巍巍院长做了《基于大模型的防汛AI问答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的报告,从研究背景出发详细介绍了构建基于大模型水利防汛的总体思路,并分享了宁波市甬江流域案例。

为加深与会者对人工智能在水利水电领域应用的理解与认识,大会还组织了现场考察与技术培训活动。4月26日上午,与会代表前往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和阿里巴巴云谷园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研发成果与应用场景。当日下午,在Deepseek行业应用技术培训环节,娄保东教授详细介绍了Deepseek的背景、应用场景等,与会者进一步学习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水利水电领域的实际问题。在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参观了国际互联网基础设施演化过程、云计算服务器、飞天云计算操作系统、数据库、生成式人工智能、云安全产品等产品及社会公共服务等展示;在人工智能小镇了解了小镇的发展历程,参观了菜鸟新能源、杭州鲁尔物联、杭州希玛诺等入驻企业的研发产品展示,听取了相关企业的详细介绍。

本次人工智能与水利水电应用技术交流大会的成功举办,为行业内外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更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水利水电建设和运行管理中的广阔前景。经过两天的技术交流,与会代表们纷纷表示,会议的主题报告内容丰富、理念先进、思路创新、学术性强,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通过本次大会开拓了视野、学习了新技术,深刻领略了人工智能给水利水电行业带来的革命性变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人工智能必将为水利水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不断推进水利水电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大会得到了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河海大学、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大力支持,还得到了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期刊、南京河海南自水电自动化有限公司、水利数字孪生技术创新联盟、杭州希玛诺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河湖保护与治理技术联盟、钛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水北调(江苏)数智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欣思创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有力协作。本次会议由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法人实体-南京河海科技有限公司承办。